2014-04-29
作者:農財寶典
4月28日,由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2014通威科技大會”在成都開幕,會上,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提到的“用科技助推漁業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備受關注。
據悉,在會上還簽約了6戶“通威科技創新基金”科技成果應用試點示范合作代表性養殖戶,他們代表今年在全國范圍內200個試點戶,重點推廣“通威365養殖模式”成果,部分養殖戶參與施行“智能化水產養殖園區”。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告訴《農財寶典》記者,未來的二三十年,水產行業一定會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但單純依靠飼料工業的發展來帶動水產行業的發展將難以為繼,應將先進科技成果集成應用到傳統養殖業中。
“這就是木桶理論的道理,我們現在的狀況是飼料這塊木板已經非常高了,但環境、種苗、養殖、流通等其他木板還比較薄弱,亟待加強。”劉漢元認為,單純靠飼料產品為核心帶動水產養殖業發展的方式已經開始進入平臺期,未來行業的發展將是系統性的全面發展,而資金占優、技術占優、渠道占優的優秀飼料企業應該擔當行業新一輪發展的引擎。
“我們現在今年在做的幾個試點示范區,想系統的把一些先進設備和技術集成用到試點養殖場中去。”劉漢元告訴《農財寶典》記者,現在500到2000畝的生產單位已經比較常見,與之相伴的勞動力成本大的問題,并且在養殖管理過程當中容易發生責任心方面的問題。“所以我們想將現代的信息技術、檢測技術、監控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包括餌料投喂系統、計算機分塘監控記錄系統全套應用,可以提升養殖自動化程度,降低勞動力強度和提高養殖的成功比例。”劉漢元表示,這種適度規模化的養殖者參與產業鏈一同進行管理,食品的生產信息搜集采集更加方便,也便于解決溯源問題。
佛山市吃的漁業科技有限公司擁有近萬畝養殖水面,其總經理楊彪是此次“通威科技創新基金”科技成果應用試點6位簽約代表之一,與通威簽約合作的精養塘有20余畝,將會投入先進的設施包括自動投料、水質監測、底排污及均衡增氧等系統,全部投資約20萬元。“一次性投資成本會增加,但通過提高產量,使得養魚成本并不會增加。”楊彪認為,養殖智能化會降低一定程度人力成本,比較適合名特優品種,加之通威的支持,值得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