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0
作者:《飼料研究》
特寫:
劉漢元,1964年生于四川眉山,通威集團的創始人。從1983年創業開始至今,劉漢元已經把一個從縣級小水電站的尾水河渠開始流水網箱養魚試驗的個體創業者,發展成為如今以農業、新能源為主,集化工、寵物食品、IT、建筑與房地產等行業為一體的跨國集團公司。其分公司、子公司遍布全國各地及東南亞地區110余家,員工超過2萬人。目前通威股份上市公司,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及主要的畜禽飼料生產企業,其年飼料生產能力逾1000萬噸,其水產飼料在全國市場占有率已達到25%,已經連續22年位居全國第一。
近年來,劉漢元帶領的通威集團及其控股的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多次獲評中國民營上市公司100 強;通威集團也被多次評為中國最具競爭力民營企業50 強、中國民營企業品牌競爭力 50 強;通威股份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通威牌畜禽飼料、通威牌水產飼料系列產品榮膺“中國名牌”;2013年6月,通威品牌價值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達210.56億元人民幣,實現歷史性跨越,正式邁入中國強勢品牌第一陣營,在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中位列第84位,連續十年入列“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
多年來,劉漢元先后榮獲“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全國十大民營企業家”、“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中國財智領袖人物”、“善行天下·慈善公益之星”、“香港紫荊花杯杰出企業家”等近百項殊榮。作為一個成功企業家,他始終不忘飲水思源,情系民生。懷揣著高度社會責任感,用真情和愛心回饋社會各界的厚愛,積極參與社會的各種公益事業、幫助貧困、弱勢人群改善生活,在支持我國教育事業和科研事業方面,以及探索創新扶貧助困形式做出了積極貢獻,迄今為止,通威集團各種捐款捐物總額已近2.5億元人民幣。
作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常委,劉漢元先生已經連續17年參加了全國“兩會”,他所提交的提案和大會發言共90余份,均受到好評,不少提案建議被政協全國委員會辦公廳內部參閱資料《全國政協信息專報》和《參政議政動態》所登載并報送中央政治局常委。
如今身兼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常務副會長之職的劉漢元,正在為行業的發展做著奉獻?!?nbsp;
導 讀:
《通雅》是明代科學家、文字學家方以智撰寫的一本以名物、象數、訓詁、音聲等內容的著作,其內容涉及24個門類,可以說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因其內容廣博,被收入四庫全書。如今,人們常常以此來比喻博識多能、品格雅正的人。然而,這個稱謂并不是每個有成功經歷之人都可以承載得了的。
在成功者的隊列中,通威集團的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是能夠橫看成峰側成嶺的行業領袖人物,說他是商人,他卻有著人性最柔軟的慈悲品質;說他是商場的戰神,他卻是始終能放下身段、深入基層、關注三農和民生問題;說他是成功的企業家,而他為公益事業做出的貢獻也是首屈一指的;說他是為了企業的生存而謀劃,不如說他的心情系著整個民族的興旺;說他是著眼全局排兵布陣的元帥,他卻能體察市場的微妙變化而瞬間捕捉到最薄弱的脈動;…… 媒體稱他為“飼料大王”、“水產大王”和“新能源第一人”,不如說他是不甘于平庸,敢于創新、敢于向風險挑戰的常勝將軍。媒體對他的報道和采訪已經數不勝數了,報道的篇幅也是層層疊疊了,而今天我們先拋開那些悅動的數字和程式化的官方語言,深層地去挖掘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屢戰屢勝、通威天下背后的根源和故事。
通雅睿智 圓心夢
是他引領了行業,還是行業引領了他?
是他引領了行業,還是行業引領了他?這要從少年得志的劉漢元說起:
劉漢元生于四川眉山小城,從小就被譽為神童。小學只讀了四年半,中學讀了兩年就考入四川水產學校。1981年,16歲的劉漢元從四川省水產學校畢業后,分配到眉山縣水電局兩河口水庫魚場當技術員,常年用學到的技術指導著一個個養魚萬元戶。漸漸地,劉漢元也產生了自己養魚的想法。
劉漢元家門前有一條小河,這條河是暮頤堰永光電站的尾水渠,正是這條小河給了他啟動夢想的開端。
劉漢元了解到,當時國內養殖業技術和國外相差甚遠。國內的池塘養殖,每畝魚產量僅有三、四百斤,而德國、日本等國用一立方米的水域就可以養出上百公斤的魚……。在哪里養殖?怎樣才能高產?成了劉漢元的攻關課題,這樣的高難課題也激發著他從此立志于養魚的科學研究。看著門前的水渠,劉漢元突發奇想:在河渠里放一個圍網,用活水養殖。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劉漢元說服了父母,將家中的肥豬和值錢的東西都賣掉了,湊足500元錢。在家人的幫助下,經過半個多月夜以繼日的艱苦勞作,終于在暮頤堰中安置好了金屬網箱,1984年春天,中國首次流水養魚試驗在這條小河上開始了。
為得出最好的養殖效果,劉漢元制定了飼料配方、飼料生產及魚病防治、飼料投喂、飼養管理一整套方案,并由其一家人全力承擔此次試驗的養殖工作。從3月初到7月底,進行了三批魚苗投放試驗。
經過近七個月的精心飼養,這只面積為63.67平方米的金屬網箱,運用流水高密度養殖鯉魚,共生產出2780.7斤成鯉魚,每平方米43.68斤,畝產約三萬斤。這比此前的畝產量翻了一番。這一成果不僅大大震驚了驗收人員,也震驚了方圓百里的群眾。
1986年初,劉漢元的“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項目”被四川省科技評審委員會授予1985年度水產進步一等獎。同年10月,被列為國家“星火計劃”和“豐收計劃”開始向全國范圍推廣。但劉漢元決不是個淺嘗輒止的人,天府大地用他的金屬網項技術培養出的千千萬萬個養魚大戶都如雨后春筍般的誕生,但是他們大都不懂得飼料的科學營養配方,而當時市場上并沒有專門的魚飼料出售,為了給養殖戶提供專用的科學配比飼料,劉漢元沒日沒夜地工作。當一個小小的粉碎攪拌機無以應對市場需求的時候,于是籌建飼料廠的迫切問題就這樣被提上了議事日程。而此時的劉漢元距離成為一個養魚大戶只有一步之遙。
當一種技術階段性的達到成熟的時候,必然會萌生另一個新的領域與之相對應,同時,也必然會導致其內在的蛻變與提升。
1986年,22歲的劉漢元自籌資金創立了西南地區第一家年產量為5千噸的集約化魚飼料工廠,取名“科力”。工廠投產當年,市場上就出現供不應求的旺銷景象,遠近養魚戶蜂擁而至,鎮上常常車水馬龍阻塞交通。
創辦現代化飼料工廠,進入養魚產業鏈條的上游,從而控制了更關鍵更賺錢的上游環節,這也奠定了通威輝煌的未來“全球最大水產飼料帝國”最初的基礎。
1992年春天,劉漢元走出家鄉小鎮,自籌資金1000多萬元在眉山縣城建起一座現代化飼料工廠,取名通威,寓意“通力合作,威力無窮”。建成后,僅眉山一縣,靠養魚致富的農民就多達10余萬戶,增加收入數億元。
1993年,劉漢元正式組建了四川通威集團有限公司,1995年,通威以兼并和控股的形式發展了8家分公司。此后通威集團的發展勢頭更加迅猛一發而不可收。
……這一系列所為,不僅引領了中國水產行業的科技進步,也帶動著中國養殖業的積極變革和飛越發展,也徹底改變了中國3200年來的養魚方式。中國水產養殖總產量也從上世紀80年代的130萬余噸發展到2012年的5000多萬噸,在有效解決了中國人“吃魚難”問題的同時,推動了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水產品生產國,也推動了國人對水產品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的消費習慣。
是觀念成就了他,還是他重樹了觀念?
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都有著自己特立獨行的成功竅訣,其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是人性中本所具有的“初意識觀念”。這個初意識觀念就是引領成功者邁出的第一步的成功法寶。
觀念一:正
劉漢元常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一直都在思考,怎樣才能讓一批人長期的、真正地跟著你走?企業怎樣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得到社會的認可?我想這是很多企業家都會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通威這么多年走下來,我們自己認為,一個企業要想長治久安,或者說是穩定發展的前提,就是這個企業的根一定要“正”。這樣企業才能真正凝聚到“好人”,并且讓所有的人都能夠按照好的行為規范來約束自己,與企業一同發展,共同進退。只有當企業的形象、企業生產的產品和企業的人,都趨向同一個方向的時候,企業才有可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得到社會的認可。
這其實就是一個核心價值觀的問題,只要企業“正”,那些跟企業核心價值觀相違背的東西就很難入侵,只有在道德水平和法制水平上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同,才是真正的認同。我常打這么一個通俗比方:有了這樣的環境,小偷進來就不敢輕易做小偷的事,強盜進來也不敢輕易做強盜的事。其實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
觀念二:穩
對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劉漢元有一個精辟的“開車理論”,常常拿出來講給大家:有一臺好車放在你面前,不會開車的是“傻子”;會開車但一直踩住油門不放的,也是“傻子”。關鍵的問題在于把握車況、路況,以及明白自己究竟想要干什么,這樣才能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下,找到一個合適的速度,朝著你既定的方向連續地、穩定地前進。
一個企業的發展,在責任、動力和壓力面前,在社會機遇、誘惑面前,在互相之間的攀比、虛榮心的滿足面前,怎樣才能找到一個均衡?既不能被別人甩在后面,又不能發瘋似地狂飆。
如果說在以前很長一段時間國營企業是等死的,那么今天有很多民營企業就是干死的,就是因為一味的求速度,沒有太多的考慮到風險和一些突發事件。我經常把企業的發展速度比喻成開汽車,很多車都能開到時速200公里以上,但我們一般情況下都不會開那么快,為什么呢?因為前面有時候會有障礙,有時候會有紅燈,有時候還有行人,所以我們只開到60、80、100,高速公路上開到120,就可以了。這是我自創的“開車理論”,在企業發展的過程當中非常重要。
觀念三:誠
通威集團經營理念,就是在總結了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制定的。總結為四個字:誠、信、正、一。誠,就是要“誠”字當頭,以誠相待;信,就是要講信用,信義為本;正,就是要正當合法經營;一,事事都要爭創一流。
劉漢元始終認為,“誠”和“信”一定要放在首位。所以,在通威無論是經營行為,還是對待客戶、供應商、員工,都是“誠”字當頭,都能一直堅持著“以誠相待,信義為本”的辦事原則。他要求從自身做起,到各級管理人員,到全體員工,在思想、行動和語言上,都要嚴格執行。只有這樣,才能讓通威的理念、使命和文化,都能落實在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認真體現和貫徹到每一件事、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行為中去,讓企業的發展歷史、企業文化、經營理念與所有員工的思想高度融為一體。只有這樣做,才能從公理和道德規范上得到員工的廣泛認同。
此外,他還總結出一個很樸實的道理,就是“正當合法經營”,為企業的內部穩定、長期生存奠定基礎。就像劉漢元所說:只有企業本身、企業的產品和企業的員工,在道德水平和法制水平上都保持一致的時候,企業才會得到社會的認可。
他經常用開車闖燈來比喻:當你開著車在路上走,也許一個紅燈你可以闖過去,兩個黃燈你也可以闖過去,短期看最多只是吃幾張罰單。但是也許今后的某一天,你會因為這些違規行為而人仰馬翻。
用人觀:惜緣
劉漢元有個習慣,就是每年春節放假,都要與總部員工逐一問候、握手,再最后一個離開公司。劉漢元是這樣解釋這件事情的:打個比方說吧,夫妻能夠一輩子在一起是不容易的,當彼此都是如花似玉、風華正茂的時候走在了一起,從最美好的年華就開始相生相伴。我認為在企業里也是如此,每個員工在自己最黃金的年齡加盟了通威,一年、五年、十年、二十年,與公司一同成長,一同發展,雖有壓力,雖有抱怨,但還是堅持在一起,其實就像夫妻一樣。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彼此之間的緣分。
在劉漢元的意識里,認為對人才的最大激勵就是尊重和信任。他說:適合崗位需要的員工就是合格員工;超過崗位社會平均績效水平的員工就是人才;認同企業文化,具有不斷創新精神的員工就是優秀人才。
在留人的問題上劉漢元這樣回答:在通威,我們第一是事業留人,因為我們做的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員工也能在工作崗位上不斷發展;第二是待遇留人,既然我們干的是光明正大的好事,只要有一定的待遇,肯定就能把人留下;第三是感情留人,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是很難得的,大家因為工作相互接觸、認識,就算只在一起共事五年,其實也是很長的一段時間,至少這五年我們跟同事在一起的時間,要比跟家人在一起的時間更長。
發展觀:均衡
通威的發展一直比較穩健和低調,在軟管理(人性管理)上,劉漢元不僅強調企業的發展,而且也強調個人的發展,企業的發展和個體的發展相輔相成、互不可缺的。他要求每個員工都要有自己遠大的理想,同時,也在教育員工不能因為理想和目標的遠大,形成一種浮躁的情緒和氛圍,尤其是那種迫切需要被別人了解和認可的心態。劉漢元認為,這種氛圍對企業的破壞性很大。因此,他提出了“發展需要均衡與和諧”的理念。不僅企業的發展需要穩步向前,要求每一個員工也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這是企業的境界,也是每一個員工的境界。
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多的缺點和不足,但如果他能夠領導好一個組織,搞好一個企業,成就一番事業,他就一定還有很多的長處和亮點,才能夠抓住一些歷史的機遇。企業也是一樣。只要是在符合法律法規的情況下,任何一個發展起來的企業和企業家,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值得我們大家認可的。企業家作為一個群體,尤其是在我們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更應該以一種包容、感恩的心態來看待和理解整個社會。
一個企業的發展,在責任、動力和壓力面前,在社會機遇、誘惑面前,在互相之間的攀比、虛榮心的滿足面前,找到一個均衡也是一門藝術。
是高瞻遠矚的目光引領著他,還是他引領著行業者的目光
當人們都循規蹈矩的在池塘養殖的時候,劉漢元卻用科研技術手段在暮頤堰中安置好了金屬網箱,成功的用科技創新的手段飼養出高產魚。從那刻起,劉漢元便把科技創新、科技研發作為生存發展的基石,一步一個臺階的向著更高的層次、更高的標準邁進和提升著。每當登上一個臺階的時候,他都會把行業的潮流引領提升一個層次,從金屬網箱式活水養魚技術的發明與推廣到魚用配合飼料的研制加工;從飼料生產到全價飼料為核心的系列成套養殖技術的研發成功,再到種苗、飼料、養殖、儲運、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的全產業鏈整合……當劉漢元完善了行業全產業鏈的整合,并將其帶入軌道后,又轉身把目光聚焦到未來必將引領世界經濟的新能源領域,并以其高遠的戰略目光和膽略,一步一個腳印的實施著新一輪的產業鏈條的構架,這樣的目光和膽略,不僅讓我們贊嘆:是高瞻遠矚的目光引領著他,還是他引領著行業者的目光?
與企業的文化和管理理念來講,技術的創新始終是通威生存、發展和壯大的第一生產力。劉漢元從初創通威至今,目光沒有離開過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沒有離開過技術研發、技術應用和技術推廣。無論是涉足哪個領域,都把它當作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進行著不斷地創新和研發。
為了讓農民早日富起來,劉漢元的目光始終關注著科技成果的轉化惠及三農的問題。劉漢元有一個“飯碗理論”:誰引導農民致富,誰就和農民一起致富;誰搶農民飯碗,誰就沒有飯碗。這句話已成為飼料行業的一句至理名言。在2013年的“兩會”上,他就發出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轉化速度慢、應用面積小的現狀呼聲,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方案。它不僅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為了切實幫助廣大養殖戶致富,通威股份針對廣大農村養殖戶、經銷商,多年來一直堅持開展農業生產技能培訓,擴大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和科普惠農興村計劃規模,組織實施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努力把廣大農戶培養成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產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者。近五年來,通威在全國各地開展的專門針對養殖群眾的各類養殖技術培訓超過2萬場次,受訓養殖戶超過6000萬人次。
通威股份2012年開始,積極響應中央一號文件,迅速在全國掀起了一場以“科技的力量”為主題的大型科技創富系列活動,在全國各分子公司、各市場片區持續開展科技研討會、培訓會、分享會和各種針對性很強的科技論壇活動,這一活動的舉辦在業界內外產生了巨大反響,不僅推動了我國現有養殖技術水平的改進,也為客戶創富也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至今方興未艾。
為了解決國內農村市場傳統養殖技術的迫切需求,通威股份投入1億元設立了“通威科技獎勵基金”,面向全球公開征集農牧養殖領域的優秀科研成果,對包括水產養殖業和畜禽養殖業在內的全行業科技研究者和成果應用者,進行評選推介和資金扶持,并在此基金之下設立針對研究者和應用者的“通威水產科技獎”。只要有利于明顯改善水產、畜牧養殖技術水平,切實提升養殖綜合效益,或者在養殖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方面大膽實踐、積極推動的,都可以參與獎項競評,最高單項獎金可達100萬元。這不僅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因缺乏經費或缺乏有效推廣的科研人員、科研項目,而且可以實現科研項目的成果的快速轉化。
在通威,長期以來就有兩項 “上不封頂”的經費,其中之一是科研經費上不封頂,以此持續推動企業技術進步,也讓通威股份的技術創新不斷精進和持久領跑,研發創新能力及成果也為企業穩健快速發展和市場鞏固拓展蓄足了不竭的能量,并成為通威穩健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使企業始終保持旺盛的創造力和生命力。
為更有效承接國家重大農業技術創新立項及成果轉化,面向行業制定技術創新戰略和技術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通威集團斥資掛牌成立了“通威研究院”。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水產科學院等國內外相關行業、領域的院士、教授、知名學者等技術專家或領航人、高精尖人才作為首批特聘專家,對企業的技術創新、技術改造、產學研合作、創新隊伍建設……等等問題進行相應的資金投入和體制建設,為全行業的科技研究和自主創新打開思路,創造條件,提供平臺。為助推國家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加快農業技術推廣應用、促進我國農業科技健康持續發展做積極貢獻。
是他在創建理想國度,還是理想之國惠待于他?
劉漢元的心里一直懷揣著兩個夢想。一個是成就“世界級食品安全供應商”的理想國,另一個就是成就 “世界級清潔能源公司”。
夢之一:成為“世界級食品安全供應商”
2013年6月8日劉漢元在《財富》全球論壇上這樣講,“我們在水產行業的夢想,就是讓全世界每個人都能夠消費到真正健康安全的水產品!” 能敢于直面媒體講出如此高端大氣的誓言,劉漢元不是沒有依據的。
————源于過硬的產品質量
通威飼料產品質量一直穩定,入庫成品抽檢合格率都在100%,早在1992年通威就在《四川日報》上大做廣告宣稱 “有誰因為質量問題而放棄使用通威飼料的,獎勵1萬元”。
————新型的防治藥品和新技術的研發與推廣
為確保養殖食品安全,通威股份長期在水產養殖的各個環節(各種防病、治病等)的開發生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確保了其創新研制的多種新型防治藥品,正在逐漸替代傳統化學藥物的使用,如今的通威已經率先實現了養殖生態化,成為水產生態養殖的標桿。特別是近年來,通威自主研發的解決養殖水環境生態平衡問題的光和細菌調水產品,受到廣大用戶的好評,這一新技術的推廣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廣大養殖戶對調水產品的迫切需求。也為生態養殖提供了很好的環飼養環境。
2013年通威自主研發完成的“電化水制備、作用機理及其在水產品加工中的應用研究”,已經為我國水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這一成果的技術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魚體的某些藥物殘留,能夠較大提升魚肉品質,為我們的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世界先進的動物養殖電子標識技術的應用
為了打造世界級健康安全食品供應商,通威股份就是運用了此項技術對旗下的“通威魚”、“春源冷鮮肉”等系列產品的整個生產、養殖流程進行著嚴格的監管。通過先進的電子標識技術,可以明確水產品和生豬等養殖動物生長過程中各類信息的對應關系。而且依此建立起飼料、防疫、用藥、檢疫、檢驗等信息的詳細電子檔案。通威的產品從養殖、屠宰到加工、餐桌的全環節、全過程都在運用這一技術進行檢測,其結果可以全程監控,并能追溯其質量問題。動物養殖電子標識技術是一套全封閉、可循環的內部運營模式。不僅可以確保產品質量,也能強化產品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通威創立的養殖產品肉質評價指標體系、標準方法體系,使肉質評價結果有了準確的量化。而且可比較、可重復,填補了我國生鮮、冷鮮產品生產的空白,為食品加工業提供了先進有力的技術支撐。
因此,劉漢元做的“世界級食品安全供應商”這樣的夢不是黃粱美夢,而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向理想國度的大夢。
夢之二:打造“世界級太陽能光伏企業”和“世界級清潔能源公司”
2010年6月6日,劉漢元同志用整整一年時間出版了長達34萬字的新能源專著————《能源革命:改變21世紀》,書中以睿智的觀點、新銳的見解、精準的論述、翔實的數據,對能源、環境、經濟、社會做出了全面、系統的思考,并被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昌智、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孟復三位領導力薦。
以此可見,劉漢元心系民族發展、國家的興旺,帶著自己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把自己的個人夢想與整個民族的“中國夢”緊緊的系在了一起。為了引起國家對新能源的認識,他將《各種清潔能源的比較研究與我國新能源的戰略選擇》研究報告呈送給胡錦濤總書記,并在致總書記的信中寫到:“無論站在我們國內資源、環境的內在要求還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能源消耗、氣候變化的擔心與壓力的任何一個角度來看,我國應該下決心、花大力氣,以高度緊迫感真正著手解決永續清潔能源的生產與供應問題。”
2008年以來,面對世界能源安全形勢進一步惡化,尤其是我國嚴峻的環境狀況,劉漢元連續7年利用“兩會”及其他各種參政議政的機會和平臺,先后通過《各種新能源比較研究與我國新能源戰略選擇》、《加快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 構建國家能源安全供應體系》、《光伏產業是帶動經濟走出金融危機的火車頭》、《充分利用西部光伏資源 加快建設我國新能源基地》、《進一步加快國內光伏市場發展》、《國內光伏裝機容量亟待進一步擴大》、《提高應用比例 強化可再生能源戰略地位》、《強化政策落地 加快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利用國內高速公路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推動和完善光伏發電金融配套政策》等多份提案,為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鼓與呼。基于對新能源行業發展的持續關注、積極呼吁和專業建議,劉漢元關于《加快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 構建國家能源安全供應體系》的提案,成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會議上的全國優秀提案之一。
自2007年開始,通威集團充分利用西部地區地理位置好、日照資源豐富的特點,先后完成河北豐寧30kw和5kw太陽能電站及灌溉系統,四川理塘絨壩鄉阿宗村12kw離網太陽能發電項目,長青春科爾寺成尼學院8kw離網太陽能發電項目,理塘縣若拉村300kw光伏并網發電項目,并于2011年與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政府簽訂了“光伏一體化”項目戰略合作協議。
通威于2009年,在四川成都雙流組建了通威太陽能有限公司,著力布局硅片生產,進軍太陽能光伏產業下游領域,并開始在成都雙流新能源產業園區實施光伏項目。
2013年11月18日,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的正式投產,無疑對通威加快光伏全產業鏈布局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正在為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能源安全及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探索。
如今,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通威集團的第二大主業,經過7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中國乃至全球光伏新能源產業的積極參與者和重要的推手,并已形成中國最具完整自主知識產權光伏新能源產業鏈條。并正在加大力度向下游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和“太陽能光伏電站”延伸,繼續打造行業的完整產業鏈條。形成并不斷完善“化工產業”和以多晶硅為主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兩條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并將其打造成我國多晶硅行業唯一一家具有完善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企業;成為全國唯一一家“多晶硅與化工聯營形成的循環經濟模式”的示范企業。在未來3-5年,通威太陽能將在新疆、內蒙、甘肅、四川西部等地建設完成總規模為10GW的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并正將業務觸角拓展到海外。在此,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劉漢元和他的通威集團,正在向著新能源領域的理想國度正一步步的邁進著。我們堅信,不久的將來,通威集團一定會成就為一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投資運營商。
德威天下 至千里
德行天下
“企業家作為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柱,都肩負著一份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這是劉漢元講的沉甸甸的一句話,這句話的分量只有劉漢元才能夠掂量。作為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的他,在引導企業獲得自身穩健發展的同時,把目光關注到國家和社會各方面發展動態,還關注到了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諸多領域及熱點問題。劉漢元曾連續17年參加全國“兩會”會議,給政府的政協提案和大會發言通過的就有90余份。許多提案建議為國家相應政策的形成、出臺、施行、建設等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劉漢元說,政協提案是政協委員履行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的重要方式,需要每一個政協委員認真對待,盡心盡責。為了認真履行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劉漢元常常深入市場,深入群眾,實地調查,收集情況進行深度分析和研究,切實履行了一個政協委員的應盡之責。
2006年的“兩會”,劉漢元將目光聚焦“三農”領域,針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滯后、金融體系缺乏支撐的狀況做了詳細的調研和分析,最終形成了《建立農村資金回流機制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案。該提案一經提出,當年7月,由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宋寶瑞任組長,人民銀行副行長、提案人及相關人員參與的調研組成立,經過為期兩周的實地考察,次年,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正式設立。延續了20余年的郵政儲蓄,“只存不貸”單向吸收農村剩余資金的現象得到了解決,為完善農村金融體系、解決農村發展資金、促進“三農”問題解決提供了有力支撐。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作為養殖大省的四川,畜牧業也遭受到巨大損失,特別是災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鐵路禁運,使飼料原料無法及時入川,對四川的飼料行業發展和養殖戶災后重建構成巨大障礙。對此,2008年6月,劉漢元第一時間向民建四川省委及中央、四川省各相關部門提交了《震災后養殖業原料入川艱難 急需鐵路運輸開行‘綠色通道’”的建議》,及時反映社情民意,促進了相關問題的解決。
作為一個成功的、有著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的企業家,把食品安全放在企業利益之首的當屬劉漢元。早在上世紀80年代,通威的前身“永壽漁用配合飼料廠”,因一批飼料原料不合格,劉漢元便果斷下令將兩噸飼料銷毀,不得摻和再用。正是這些具有先導警示性的作為,讓通威文化里具備了高標準的企業執行規范。如今,三十一年后的今天,不得不讓我們反思劉漢元成功背后的根源,正所謂“厚德載物”?;厥讋h元所走過的路,所行的事,哪一件不是值得我們行業者們去學習和借鑒的呢?那些曾經的一點一滴經過久而久之的沉淀、積累和發展,業已形成了如今堅強而有力的通威文化典范。
善始善為
劉漢元及通威集團始終堅持以一個成功企業家的高度社會責任感,情系民生,飲水思源,用真情和愛心回饋社會各界的厚愛。從1983年至今,在通威發展壯大的31年里,劉漢元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和光彩事業。1992年捐資成立了“通威————希望工程獎勵基金”;成立了“通威水產教育獎勵基金”,一次性捐助100萬元支持四川農大水產教學大樓建設;1998年向湖南、湖北洪澇災區人民捐贈320萬元;2007年,通威積極支持民建中央發起的“中華思源工程”,捐贈5000萬啟動“思源.陽光計劃”,用于太陽能清潔能源的科研投入和新產品研發,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相對集中的山區農村送去優質、高效、環保的太陽能生產、生活用電。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區遭遇8級特大地震災害,通威集團捐款捐物總額共計1250萬元用于抗震救災,2013年4月,面對雅安蘆山7級地震,通威集團迅速行動,捐款、捐物已超過500萬元,災后重建扶助還在繼續。迄今為止,通威集團各種捐款捐物總額已超過2.5億元人民幣。
劉漢元先生在帶領通威集團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也不斷獲得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和充分肯定:1998年被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授予全國“振興行動”突出貢獻獎;2001年榮獲“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稱號,受到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榮獲四川省“2002年度年度財經人物”,并于2002年、2004、2005年度三次榮獲四川省“年度十大財經風云人物”稱號;2003年榮獲“全國優秀水產科技工作者”稱號,并入選“2003年度中國十大經濟人物”;2004年12月被中央統戰部等五部委聯合評選為“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2005年9月,榮獲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和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的“全國關愛員工優秀民營企業家”稱號;2008年3月全國“兩會”上,劉漢元先生當選為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2008年10月,劉漢元先生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評為“抗震救災先進個人”; 2010年12月,作為中央統戰部在全國樹立的9位“身邊的榜樣”之一,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身邊的榜樣————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上作報告;2103年11月6日,獲得國家能源局頒發的2013年唯一“全球新能源年度風云人物”殊榮。
“不以兵革威天下”
“不戰而屈人之兵,勝之勝者也”是我們的祖先描述雙方交戰的最高境界。如果把現在的商場比作戰場的話,縱觀“通威”三十多年的發展史,這句話套用在劉漢元的身上也同樣適用。
那就看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通威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是怎樣不以兵革“威”天下的。
少年的劉漢元便有“神童”之名,小學上了4年,中學上了2年,就考上了四川省水產學校;16歲就畢業從事技術指導工作,培養了許多萬元戶;18歲自籌資金和自己研發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大獲成功。被列為“星火計劃和豐收計劃”,獲得四川科委授予的“水產進步一等獎”。22歲創立了第一個集約化魚飼料工廠,自行設計安裝年產500噸的生產設備。此后不到30歲成為億萬富翁,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全球40歲以下“最成功商人”,排亞洲第13位。2001年劉漢元以11億元的身家被《福布斯》評委大陸富豪第11名。成就“全球最大水產飼料帝國”之后,2006年劉漢元又帶領通威橫跨進入“新能源”企業。短短幾年時間,人們又把“中國光伏新能源第一人”的頭銜戴在了劉漢元頭上……
權“威”的研發隊伍:
通威集團經過31年的持續發展、持續投入和持續積淀,通威股份擁有了雄厚的科研開發和自主創新實力,擁有世界一流的科研隊伍和研發體系。通威技術創新團隊一直由劉漢元親自擔任學術帶頭人,下屬500多位技術人員,其中碩、博士學歷人員100多位,中高級職稱專家150多位,擁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行業協會專業委員、行業標準化委員、行業標準審定資格專家、政府項目評審專家等,研發隊伍平均年齡約36歲。這支呈現出高職稱、高學歷、年輕化等特點的科研隊伍,長期致力于動物營養、環境保護、食品安全以及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等科學研究,每年的研發投入高達數千萬元,且上不封頂。近期在“通威研究院”掛牌成立之后,通威股份又新聘請了一批行業領域的碩士、博士以上學歷研究人員,以擴大科研隊伍規模,增強企業研發實力。這樣的人才隊伍配備,在我國單個民營企業中十分少見,在中國農牧行業更是首屈一指。
權“威”的技術創新:
2013年7月19日,通威股份被確定為農業部水產畜禽營養與健康養殖重點實驗室建設依托單位,標志著 “國家農業部重點實驗室”正式落戶通威股份,通威股份由此成功加入到國家學科一線陣營。
2014年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通威股份《建鯉健康養殖的系統營養技術研究及其在淡水魚上的應用》項目獲得了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通威股份檢測中心是我國飼料行業較早成立的獨立、先進、功能完善的檢測實驗室,目前已經成為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檢測實驗室,早在2007年便被評為“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其檢測報告可在58個國家和地區互認。通威股份還常年與美國、芬蘭、日本等飼料和養殖技術發達國家開展戰略合作,與國外多家飼料企業、專業機構建立了常年技術與戰略合作關系,長期致力于動物營養、環境保護、工廠化養魚、食品安全以及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研究,開發出了國際一流的飼料產品,并引種和培育出了多種名、特、優、新水產新品種。截至目前,通威股份已申請專利128項,其中發明專利70項,已授權專利82項。
在還原系統操作壓力等世界性技術瓶頸的攻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新的“永祥多晶硅生產法”并申請了近百項專利,不僅一舉突破歐美國家的技術封鎖,還達到了世界水平的最前沿。
通威股份技術團隊還是較早被四川省政府授予“天府英才工程”首批十大技術創新團隊之一,并先后有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四川省科技特派團工作站、成都市院士工作站、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營養博士工作站、上海水產大學合建研究生培養基地落戶通威;是國家科技部批準的“飼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淡水漁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建立長期戰略聯盟。
……
人們說:心有多遠就會走多遠,心懷世界你就擁有世界,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今天,我們和讀者一起了解、分享的是一位叫通達睿智、德威雙棲,名叫劉漢元的行業領軍人物。明天,我們期待著在劉漢元創建的美麗“國度”、可持續“世界”暢游、暢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