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7
作者:成都商報
成都商報記者 關玉
核心提示
"天快亮了”
“整個行業已經步入低谷兩年多,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今年第二季度,部分企業開始有正的毛利,也許年末就能接近黎明。”業內人士稱。
四川作為全國多晶硅及光伏產業發展最早的省份之一,目前已擁有重點光伏企業14家,產能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三,全行業產能達產即可實現年產值近1000億元。
隨著國家扶持光伏產業的新政陸續出臺,中國光伏行業開始嗅到春天的氣息。作為未來清潔能源的生產和應用大省,四川也不例外。
昨日上午,隨著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支鐵和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為“四川省光伏產業聯盟”揭牌,四川省光伏新能源領域第一個專業聯盟組織正式宣告成立,這也是四川省光伏領域首個自發性行業組織。隨后,四川省光伏產業聯盟第一屆理事大會在通威集團總部召開。
協同產業鏈
四川光伏企業“看到黎明”
“整個行業已經步入低谷兩年多,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今年第二季度,部分企業開始有正的毛利,也許年末就能接近黎明。”說到目前國內光伏產業面臨的瓶頸,一家四川光伏企業負責人雖然還是有些憂心匆匆,但畢竟已經看到了突圍的希望。“國家在對光伏行業的扶持政策中提到,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行按照發電量進行電價補貼的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從政策上來看,這肯定是一大利好。”
在此背景下成立的四川省光伏產業聯盟,也讓省內的光伏企業有了抱團發展的平臺。劉漢元表示,“只有協同全省光伏產業鏈條上的優質企業,抱團打拼,共同發展,才有可能將四川光伏產業真正打造成為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產業生產模式最優、能源清潔程度最高、生態環境保護最佳、社會經濟效益最好的戰略新興產業。”
四川永祥股份、四川漢能公司、四川阿波羅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記者從名單上看到,其中不乏四川本地知名光伏企業的名字。作為四川光伏產業的建設者和參與者,通威集團當選為聯盟為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單位。
據了解,四川省作為全國多晶硅及光伏產業發展最早的省份之一,目前已擁有重點光伏企業14家。其中多晶硅企業7家,多晶硅產能2萬噸/年;電池和組件企業7家,硅片產能約670MW/年、太陽能晶硅電池產能約800MW/年、組件產能550MW/年、非晶硅薄膜電池產能約360MW/年,產能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三,全行業產能達產即可實現年產值近1000億元。
電站上屋頂
通威有望明年推出產品
“發電成本0.4元,國家補貼0.42元,照此計算,如果一個家庭用光伏電站發電20年,用電都不花錢。”在昨日聯盟成立大會前接受采訪時,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一語驚人。
“從老百姓安裝小型分布式發電站來算,投入1千瓦光伏組件大概要花8000元,設備壽命為20年(實際可用25~30年),平均每年成本費用400元。”劉漢元介紹,光照中等條件的地區每年可發電1200多度,成都地區按照每年發電1000度計算,那么光伏發電的用電成本為每度0.4元,而國家補貼為每度0.42元。“如果不計算光伏電站建設的財務費用及其他維護成本,僅從電視機、冰箱等家用電器消費的靜態角度來看,你也可以理解為用光伏發電站發的電全部自用,20年不要錢。當然,你用得少、發得多還可以賺錢。”劉漢元強調。
業內人士表示,這種說法沒有問題,之所以講20年,應該是基于國家目前對此的補貼政策為20年,根據一個人每月用50度電計算,小型光伏發電站完全能滿足其用電需求。而實際光伏發電的整體回報率在10%~20%,成都地區為10%。“這樣也可以推出同樣的結論。”
本報12日30版曾以《自家光伏發電 萬元“買斷”電費或還有賺》為題,對通威集團在屋頂發電方面的嘗試進行報道。隨后,許多市民打來電話咨詢什么時候可以在自家屋頂建個光伏電站發電用。“我們在這一塊的安排已經提上日議程,希望明年推出相應產品。”通威集團副總裁胡榮柱透露,未來的光伏產品將將是模塊化的,甚至是家電化的,“其目的就是讓廣大用戶能夠更加便捷地使用太陽能發電設備。”
新聞鏈接
通威集團回應接盤合肥賽維
對于日前備受關注的“8.7億接盤合肥賽維”一事,通威集團昨日首次作出回應。“此次發力收購全球太陽能電池片項目單體規模最大的企業,目的在于完善我們在新能源產業上的布局,填補自身在太陽能電池片領域的空白。”
據悉,光伏新能源產業早已成為通威集團著力發展的兩大主業之一。據通威集團方面透露,最近兩年以來,集團一直在全球范圍內物色合適的電池片項目,此次接手合肥賽維對通威加快光伏全產業鏈布局具有重要意義。(關玉)